提案选登

当前位置:首页>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关于高起点规划建设“环湖十二镇”,推进环巢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10-2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合肥市委员会第133次会议第116号提案

 

 随着环巢湖旅游大道全线贯通,环巢湖旅游发展开启了新阶段,为环巢湖地区城镇化和全域发展提供了黄金机遇和强劲动力。高起点规划建设环湖特色十二镇,推进环巢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合肥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发挥重要作用。
一、优势
环湖十二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交通条件便捷。随着155公里环巢湖旅游大道全线贯通,将十二颗璀璨明珠串接成链,与连接外部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和水路,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二是生态环境良好。环湖十二镇均处于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核心区,水系发达,生态良好。伴随众多河流水系形成的一大批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为生态兴镇、生态惠民的重要领域。三是产业基础较好。环巢湖地区环境和气候条件良好,适宜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大有可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四是人文底蕴深厚。有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等三将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四川总督刘秉璋、爱国侨领董寅初、晚清重臣李鸿章等名人故(旧)居保存较好。还保存有一批古镇、古街、古村落、古民居、古寺庙、古文化遗址,保存有庐剧、巢湖民歌等地方剧种以及传统宣纸加工等民间工艺为代表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问题
环湖十二镇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规划编制滞后。各乡镇现行的总体规划大多是行政区划调整前编制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虽然2014年以来部分城镇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但是进展情况不一。由于经费等问题,个别乡镇规划编制水平不高,不能有效指导下一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二是基本公共服务落后。大部分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功能配套不全、周边环境较差,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水平较低,人口集聚能力较弱。三是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环湖十二镇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产业层次较低,镇与镇之间现代农业发展不平衡,旅游业没有系统开发,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四是缺少整体形象设计。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和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使得一些古镇古民居毁坏严重,日渐衰落,割断了现代与历史的连接文脉。环湖十二镇缺乏整体包装、没有统一标识,个性特色挖掘不够、人文风情打造不足,没能发挥环湖十二镇整体效应和独特魅力。
三、建议
国内外有很多著名的风情小镇,都是旅游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这些小镇各具特色,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模式。环湖十二镇要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走出一条个性化发展道路,要紧紧围绕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做文章,分类推进以旅游休闲、产业示范、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为主导的特色名镇。
(一)从统筹规划上看,要注重创新与特色。
一要成立环湖十二镇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市各有关部门和所在三县一市工作,统一指挥指导各镇规划建设、资源整合、产业培育、资本投入、市场运营。二要加强先期研究。对环湖十二镇逐一调查,了解其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产业基础、人文资源、潜在优势,提炼共性特征,分析个性特色,寻求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学习外地经验,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到太湖、鄱阳湖流域和滇池、洱海地区参观考察,在推进环湖城镇化过程中他们有经验,也有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要强化顶层设计。以旅游规划为引领,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要多规融合,力求达到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布局合理、规模相配、定位相符、功能相适。四要突出可持续发展。采取全域理念,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从而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风情小镇群。要让城里人享受田园风光,也让乡村居民过上城市生活。
(二)从产业支撑上看,要推进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
一要合理开发文化旅游。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提炼旅游品牌,加强分类指导:保护性开发,以保护文物资源为重点,如长临河镇、三河镇、烔炀镇、柘皋镇;体验性开发,如黄麓镇、槐林镇、同大镇;创意性开发,如散兵镇、中垾镇、白山镇和盛桥镇。二要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带。结合环巢湖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农业发展基础等,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化布局。同时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建设一批集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品尝、文化、教育、娱乐、亲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农业节庆经济。三要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如槐林镇为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中垾镇是全国最大的乡镇锚链工业基地(其番茄生产非常有名),同大镇的汽配和羽绒产业(同大葡萄也十分有名)、中庙街道的水产捕捞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已形成一定基础,需要进一步改造升级。同时,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配套开发旅游,如在槐林镇巢湖岸边建设的风电场,全面建成后可成为槐林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从环境保护上看,要加强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
一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启动生态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试点,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二要开展山体生态修复。坚持防治和保护并重,清理和整治并举,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山体生态修复工作,扎实推进裸露山体生态环境整治。三要构建环湖生态网络。依托通达的道路、水系、林网,构建林水结合、林路相连,山水相映,特色鲜明、错落有致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四要依托沿岸自然、人文等景观,大力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镇园林、村庄林、名胜古迹林、古树名木、各类纪念林等,发展与本地历史文化等相结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林体系。五要引入生态补偿机制,适时开展排污权交易,使得环境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从风格设计上看,既强调统一性又要有差异化。
环湖十二镇建设要形成环巢湖旅游整体印象,同时又要彰显每一个小镇的独特个性。环湖十二镇建筑景观风貌总体上要体现皖中江淮建筑特点和巢湖乡土文化特色,传承和发扬环巢湖地区的吴楚文化、三国文化、淮军文化、村落文化、巢居文化和焦姥文化、巢父文化、民歌文化、美食文化。具体到每一个小镇又有不同的建筑布局形式,如黄麓镇的张治中故居属于合肥院落式民居,三河镇的刘同兴隆庄,烔炀镇中李村的金家大院属于江淮天井式民居,作为皖中江淮民居的代表类型,已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辑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需要在保护、修缮、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
(五)从推进措施上看,要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湖大道与十二镇连接线建设和改造升级,推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行,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二要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统筹配置和积极引导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向环湖十二镇集聚,提高小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三要统筹推进区域美好乡村建设。把环巢湖区域纳入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坚持点线面统筹推进,产园村一体发展,着力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在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下,高起点规划建设环湖十二镇,推进环巢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中,要注重培育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强调,环巢湖旅游和新型城镇化融合,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不能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要坚持保护优先,吃不准的事情和项目,暂时放一放,先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培育市场。

 (毛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