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

当前位置:首页>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关于促进夜市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2014-07-14

张怀科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和休闲时间的增多,夜市经济已经成为我市一个新颖的经济形态。作为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市经济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曾说:“不要有点空地就想着搞大商业,大商业固然需要,但是这样意味着消费门槛提高。我们还要考虑基层老百姓的需求,各种档次的都要有。一定要把夜市搞起来”。目前各区的夜市示范点也逐步形成。比如:包河的
街、庐阳的豆瓣汇、蜀山的1912
夜市从无到有,从脏乱到规范化,未来还会有着更大的发展和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夜市一般可分两种,第一种是依托于商业圈自然形成的;另一种则是经过政府规划、以当地特色吸引游客的。但无论哪种夜市,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叫得响、吸引人。在成都锦里,一路漫步会被各色的传统艺人手工艺,还有颇具成都味的饰品店所吸引;在台北士林,几十块钱可以遍尝台湾的各种特色小吃;在香港女人街,随处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女性服装和用品。提起合肥的夜市,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龙虾、烧烤、麻辣烫、炒饭、混沌、牛肉汤等大路货。女人街、步行街、宁国路虽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但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总觉少了几分文化底蕴,合肥作为千年古城,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典故。如三孝口的由来、
 “张辽威震逍遥津”、药王庙的典故、包公、李鸿章等,但在合肥的夜市丝毫感觉不到。
(二)档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合肥现在的夜市大多是大排挡和小地摊,环境污染较大、卫生条件较差、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占道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较为普遍。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时代,大多数上班族只能利用夜晚去放松一天的忙碌,然而许多市民反映,夜晚很难找到干净、卫生、清净、雅致的地方,还有许多女性反映,大商场晚上930就关门了,加班回来就没地方可去了。夜市不仅仅需要经济实惠的大排档,也还需要一些有档次、有品位、有文化、有内涵的场所。
(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老城区的夜市停车不方便,新规划的示范点,公交车路线少,人气不旺。夜市摊点的水、电、气、垃圾桶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有的摊点前垃圾遍地苍蝇横飞,污染了环境也带来了食品卫生安全上的问题;有的摊点档与档连成一排,电线乱拉乱接,没有配备任何消防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夜市的照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地方都是借用路灯或者商场的灯光,夜市应该让灯光亮起来。
(四)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许多夜市是商业圈人气凝聚自发形成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夜市还存在许多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乱设摊点占道经营;二是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三是监管执法不能常态化。这些问题影响着市民的安全出行、身体健康甚至执法者的执法安全。
二、几点建议
    夜市是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平台,是展现城市魅力的一张名片,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如何打造好合肥的夜市,从而促进合肥的商业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认为需要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去过成都锦里和南京夫子庙夜市的人,想必对这两个夜市记忆深刻。它们之所以被外地游客津津乐道,很大程度上在于融入了当地文化。合肥的夜市同样也要能够代表和突出合肥的地方特色。引入合肥的老字号小吃,如刘鸿盛冬菇虾饺、淮上小笼包、下塘烧饼、融入合肥的小刀戏,展现淮军文化、三国文化,作为省会还可以引入安徽的地方特色,如皖北酥饼、黄山小烧饼,淮南牛肉汤,黄梅戏,打造夜市综合体。
(二)重点招商,形成龙头。近年来,合肥市民的夜生活比较丰富,各种排挡摊点娱乐休闲场所也比较多。但夜市不仅仅是这些,在排挡摊点普遍开花的同时,建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重点打造具有龙头带动效应的不夜城。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有重点有目的的选择知名度高、管理规范、运作成功的夜市综合体,给予优惠政策引入合肥。发挥夜市商业巨头的带动作用,使合肥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调整业态,多元经营。在夜市的经营业态上,需要重新定位,合理布局。建议引入更多的现代服务业元素,满足市民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打造图书夜市,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打造创业夜市,给大学生和4050人员一个创业平台;打造跳蚤市场,发挥旧物的利用价值等等。多元的消费诉求需要多元的商业主体,政府要发挥好引导消费的作用,活跃城市的商业氛围,展现夜合肥的魅力。
(四)政策引导,加大投入。要把夜市打造成合肥一张靓丽名片,政府需要出台一定的政策引导扶植夜市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出台相关奖补政策,对24小时便利店减免税费;要发挥大商场对活跃夜市氛围的带动作用,对于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的大商场给予一定补贴;二是要完善夜市摊点附近的公共配套设施,如适当增加部分公交车班次,延长公交车营运时间,科学规划公共休息区域,完善夜市摊点的水电气、卫生及消防设施等;三是要对较为成熟、人气旺盛的夜市进行升级改造,由政府出钱统一亮化标志,统一服装桌椅板凳,规范经营秩序,提升城市品位。对于经营规范,市民满意的夜市给予一定补助。四是合理调整部分企事业单位作息时间,既可以错开上下班高峰,又可以促进夜市有序经营。
(五)科学规划,合理布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由市规划局牵头统一布局。夜市新点的选址要选择人气旺盛、出行方便的地方,符合所在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比如可以利用公园、景区的人气资源合理布点。可以利用逍遥津和步行街的人气,在逍遥津南边围墙的吴山巷、含山路、西大门的宿州路规划打造不夜城;老城区的商业改造不能大拆大建,要注重品质升级,保留原有的城市文化。比如在对三孝口七桂塘区域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城隍庙的升级改造。
(六)规范管理,引导自律。夜市在丰富市民夜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卫生、交通、消防、治安等。建议由所在区政府牵头,从城管、工商、环保、卫生、社区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联合管理机构,根据当地夜市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制度,使得对夜市的管理常态化;同时与商业经营户签订相关责任书,调动商户自我管理的身积极性,形成政府管理与商户自治的长效机制。

(此提案为市政协副主席许天锡督办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