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

当前位置:首页>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将环巢湖旅游打造成我省旅游产业链上的一颗靓丽明珠

发布时间:2013-09-27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全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为“3411”,即:三个旅游中心城市、四大旅游板块、十大主题旅游功能区、十大旅游精品。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确定全省旅游优先发展重点区域,发挥其先导和龙头带动作用。

自去年区划调整以来,环巢湖旅游开发正在加速推进,并正在成为我省旅游热点。鉴于环巢湖旅游的巨大潜力,在带动皖中,辐射皖北,均衡全省旅游发展布局等方面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可向省委、省政府建议,争取实施新的“两山一湖”战略,将巢湖替代原先的太平湖,把环巢湖作为重点区域优先发展,以带动安徽旅游全面发展。

一、原 “两山一湖”辐射带动全省旅游能力有限

200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抓两山一湖,促全省旅游,带动安徽经济”的重大决策。“两山一湖”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区。10多年来,“两山一湖”战略实施使皖南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促进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来看,没有发挥黄山、九华山作为世界级旅游品牌所应有的核心带动力

1、从旅游区域看,黄山、九华山直线距离仅50公里,太平湖居

于两者之间。虽然“两山一湖”概念涵盖了黄山、池州两市及绩溪县,也仅是皖南局部地区,影响了辐射效率。

2、从地理位置看,“两山一湖”处于皖南,远离全省腹地,黄山到省会合肥路程近400公里,对皖北旅游的辐射更是鞭长莫及,较大部分的客流取道浙江进入“两山一湖”,对全省旅游带动力十分有限。

3、从产业布局来看,我省旅游业“南热中温北冷”的格局仍然存在。2010年,皖南六市一县实现旅游总收入511.2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4.4%。皖北六市旅游总收入160.8亿元,仅占全省比重为14 %。尤其在入境旅游方面,皖南六市一县接待入境旅游者156万人次,占全省的78.6%;而皖北六市共接待入境游客6.5万人次,仅占全省比重3.3%

二、环巢湖旅游具有巨大潜力

1环巢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有专家认为,目前值得大力开发的主打品牌可以归纳为“名湖、名泉、名山、名人、名馆、名洞、名镇、名寺、名圩和名城”10大景观。  所谓“名湖”,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处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它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环湖四百余里。四面环山,波光帆影,景色妩媚;所谓“名泉”,主要是半汤和汤池的温泉,这是打造巢湖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中最值得倾力打造的旅游品牌;所谓“名山”,即姥山、四顶山、冶父山和银屏山,四山各有特色。姥山因拥有文峰塔,可主打人文;四顶山因湖光山色,可主打生态休闲;冶父山因拥有3座肉身菩萨,可主打佛教文化;而银屏山则因为著名的悬崖牡丹,可主打花园名山品牌;所谓“名人”,即庐江周瑜墓园的升级打造,以刘铭传、丁汝昌为代表的淮军将领文化,以冯玉祥、张治中、卫立煌、李克农为代表的四将军,还有范增和孙立人等;所谓“名馆”,即滨湖新区的渡江纪念馆、安徽名人馆;所谓“名洞”,即可观赏地下瀑布的紫微洞、安徽唯一拥有摩崖石窟的王乔洞;所谓“名镇”,即肥西三河古镇,以及将来有望整合包装的肥东著名的侨乡六家畈镇;所谓“名寺”,即中庙、冶父山、鼓山和佛虎寺;所谓“名圩”,即包河区的大圩;所谓“名城”,即滨湖新城。 t'P­n*  

2、环巢湖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巢湖处于江淮之间、皖中腹地,交通便利,与黄山九华山皖南旅游区域遥相呼应,又能从中部和北部获得旅游规模扩大的增量。合肥对外交通便捷,是中国二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具备了东进西接、承南启北的基础,应成为安徽旅游的重点发展区域,为改善安徽旅游的空间结构、提高安徽旅游产业规模、提升安徽旅游发展水平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3、环巢湖旅游建设步伐提速。目前环巢湖大道全线贯通。市政府制定的环巢湖旅游发展“两年大变样”策划方案确定了三个定位:大湖观光胜地、温泉度假天堂、历史人文探秘。规划水陆四条旅游线路,提出了提升改造旅游景点等近期十大措施。

三、扩展“两山一湖”内涵

 为此,我们建议赋予“两山一湖”以新的内涵,环巢湖旅游纳入新的“两山一湖”战略。  新“两山一湖”战略概念为:以黄山为核心,黄山市和宣城市的部分县的区域,包括黄山自然风光、徽州人文生态旅游、太平湖旅游度假区;以九华山为核心,包括九华山、天柱山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池州生态旅游和康体养生、马芜铜宜皖江文化旅游区域;以巢湖为核心,包括大湖观光和水上运动休闲、温泉度假、巢湖周边的历史文化旅游。

1、高起点规划环巢湖旅游。黄山九华山是世界级名山,环巢湖旅游要与两山相匹配,必须要以面向未来发展的长远思路,以全省、全国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对环巢湖旅游进行规划设计。

2、彰显环巢湖旅游特色。提升环巢湖旅游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必须要有鲜明的特色。除了积极开发整合巢湖周边的人文和生态资源以外,特别要利用好巢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做好做活巢湖水文章,重点打造巢湖水上运动、休闲、娱乐等项目,突出环巢湖特色优势,与“两山”旅游形成互补。

3、实现新“两山一湖”旅游一体化。包括区内的产品组合、客源交流、市场监管等,并结合交通条件的改善,构建同城化旅游协作体系。跨地市的旅游资源,按照一体化的模式来构建,消除行政壁垒,打造无障碍产品。设置从“两山”到巢湖互通便捷的旅游线路。将“两山”与巢湖进行整体宣传策划,相互推介,提升整体品牌影响力。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两山一湖”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尤其是完善巢湖与黄山九华山之间的交通体系。环巢湖大道建设要多节点与合铜黄高速联接,增加合肥到黄山的航班,加快九华山机场建设。

5、加速新“两山一湖”旅游资本聚集。结合新“两山一湖”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构建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聚集区,实现龙头带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奖励鼓励等措施,支持新“两山一湖”主要旅游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6、加强新“两山一湖”资源保护。按照 “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各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着力改善巢湖生态环境,加快巢湖综合治理,控制巢湖周边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工业污染物排放,实施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